疼惜自己,从肠开始
因为大肠癌症状隐匿,所以极易被误诊和漏诊。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一般只表现为便血、腹泻或便秘,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痔疮、肛裂、慢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阑尾炎等疾病,不能引起患者甚至医生足够的重视。
为什么结肠镜的检出率高
大肠癌的误诊率达41.5%,其中青年人结肠癌的误诊率高达72.8%-80%;且超过80%的低位结肠癌和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研究显示,普通人群息肉检出率高达15%-20%,60~75岁人群高达75%-80%;另有资料显示,通过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6282例分析,其中发现大肠癌371例,大肠癌检出率为2.28%;发病年龄从20岁至88岁不等;其中20~40岁28例,占本组大肠癌的7.62%。检出癌前疾病大肠腺瘤息肉等1500例,占受检人数的9.21%。
也就是说,许多人肠子里有息肉这个定时炸弹,而发现它的利器,就是肠镜!
肠镜检查有什么优点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通过一条柔软的管状仪器,从肛门途经直肠、乙状结肠、横结肠、升结肠最后进入大肠最深部的盲肠甚至回肠末段的一种大肠疾病专门检查仪器。电子结肠镜检查清晰、直观,同时如检查中发现病变可采取组织标本送病理检查确诊、拍片、镜下切除早期癌变组织并可免除开腹手术之苦。结肠镜检查的敏感性最高,是大肠疾病特别是大肠癌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被人们视为诊断大肠疾病的黄金标准。
大肠癌在日常生活中的蛛丝马迹
1、便血大肠癌病位深、起病隐匿,在肿瘤较小,无坏死、出血、感染前是毫无症状的。血便是所有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之一,早期量很少,多在大便表面一侧附有新鲜血痕。
2、大便习惯改变当肠肿瘤相对较大,有糜烂、溃疡、感染时才会发生大便习惯或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直肠癌的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但每次排便不多,甚至根本没有粪便,只是排出一些粘液、血液,部分患者可在便秘后出现腹泻,或仅为大便开始时干燥而末端变稀,或反复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
大便有时稀→带少量粘液→夹血或隐血 往往是结肠癌由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征兆。
3、大便变形如果癌肿突出在直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变形,可呈扁形或凹坑,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痕。
4、腹泻部分患者以腹泻为首发症状,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可为粘液血便、粘液脓血便,可伴有里急后重感,肛门有大便不清及虚空现象。
5、排便疼痛约有50%的直肠癌患者排便时有疼痛感,程度有轻有重。
6、腹痛中晚期大肠癌如发生在右侧大肠则会产生右腹部钝痛,有时出现餐后腹痛。左侧结肠癌常并发肠梗阻,时有腹部绞痛,伴有腹胀、肠鸣音亢进、大便困难等。
7、腹部肿块多见于右腹部,是右侧结肠癌的表现之一,提示已到中晚期,肿块表面可有结节感,一般可以推动,但到肿瘤晚期时则固定,合并感染时可有压痛。
8、乏力、贫血、消瘦由于肿瘤生长的消耗、长期慢性的便血,患者可以出现脸色苍白、乏力、头晕、消瘦等贫血症状及低热、进行性消瘦、肝肿大、浮肿、黄疸和腹水等。
哪些患者必须做肠镜
一般认为有以下症状者为大肠癌高危人群,应及时做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大肠癌。
1、有原因不明便血、血性粘液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腹痛、腹泻、消瘦、腹部包块、肛门急坠不适、贫血者;
2、有大肠癌癌前期病变,如大肠腺瘤性息肉、家族性息肉病、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史者;
3、以肉类及精细饮食为主者及缺乏运动者;
4、有大肠癌病史、癌胚抗原试验阳性者;
5、有子宫及前列腺盆腔放疗史、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及上述大肠癌高危人群者,建议应及时到医院有关专科进行结肠镜检查,以排除早期大肠癌或大肠癌前变的可能。
作者:周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