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围巾

整个世界枯燥无味,她感觉自己就像置身孤岛,无人应睬。

 

平日的生活单调,没有色彩,自己的人生就像一部黑色电影。她羡慕极了小说中的主角,有着七彩的人生。而她没有父亲,从小便被人嘲笑。

 

从书包中拿出钥匙,开门,进屋,一切动作连贯,随着那句机械式的“妈”响起,母亲抬了抬头,没有表情,手中的针线不停动着,一团乱麻。

 

她坐下吃饭,口中却索然无味,手中的筷子逐渐放下。“我吃完了”她回了房间,门关闭的那一刻,她仿佛听见了母亲的叹息。坐在台灯下想集中精力投入紧张的复习,思路却不时被门外母亲压抑而克制的低咳声打断。

 

高考迫在眉睫,让她心力交瘁。老师的各种警告与同学的奋力学习,每一个都让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紧迫,但母亲却仍然不为所动,连一句叮嘱都没有。

 

她独自一个人上了天台。

 

此时已迫近深秋,风中带着一丝凉意,她任由风吹开外面套着的衬衫。

 

她回头,母亲正拿着织好的大红围巾,站在自己身后,默默替她围上了红围巾。

 

她忽地觉得反感,反感母亲的俗和她对自己的冷漠,转身下了天台。

 

高考前夕,学校组织齐放孔明灯,父母成双地来到学校,但她唯有母亲,她们看着孔明灯逐渐飞起,成为一个虚渺的点。

 

成绩出来后,她选了离家最远的大学。

 

加入学生会,社团,结识新朋友,恋爱,考研,这一切仿佛都与小镇的母亲没有关联,她一年回家一次,仅此而已。

 

事业逐渐开展,她有了家庭,母亲也只是打个电话过问情况,她在事业繁忙之际还怀着孩子,每日奔波。

 

她恨着母亲,不懂她为何如此狠心。

 

孩子刚出生没多久,母亲便离世了。

 

喃呒佬和他的徒弟们敲锣打鼓,吩咐人们跪下、起立,围绕灵柩,哭,叩拜,她麻木地听着。

 

葬礼完毕,她遣散人群,独自坐在家中。

 

她发疯似的找遍家中每个角落,在箱中终于找出一本破旧的日记,用大红围巾包着。

 

“今天用毛线针线给阿露买双跑鞋”,“得让阿露自己独立,我的病,可陪不了她多久”,“今天听新闻上说,有人被车在黑夜中撞到,给阿露织条红围巾吧”。

 

她翻得越来越快,最终定在一张账单上。

 

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混着记忆在她的脑海中闪现一幕幕剧场。

 

母亲用她最大的忍耐完善了她的一生。

 

在青石板街上,门开了一道隙,桌上是饭菜,母亲抱着孩子,咿咿呀呀地哄着,像曾经的她们。

 

文字:徐玲

 

分享到